2016年1月24日 星期日

佛陀遺囑

https://dl.dropboxusercontent.com/u/38872165/dhamma123/ttm/will.htm

2016年1月4日 星期一

放下塵埃



BBCALL 發表於: Fri.07/01, 2005 11:11 am

現實形勢要求我們不得不清理出那些非宗教性的佛學遺產。第一步工
作當然應該將「佛」從上座部的人格化、禪宗的心性化、淨土宗的萬
能化、唯識宗的認知化、天台華嚴等宗的本體化、密宗的泛神化……
中解脫出來。兩千多年來的中國佛學,給佛的灰塵之厚,恐怕是我們
這一代人不能盡掃的。

詳:
http://tw-buddha.com/forum2/index.php?showtopic=1634


dhammachanda2014年2月16日 上午5:51

我的意見

即使釋迦牟尼佛再現也無法掃盡灰塵。
願意自己盡掃自己灰塵或掃盡自己灰塵才是最重要的。
人性的貪婪,貪婪的人性是無法滅絕的。
不管灰塵多厚,願見緣起四聖諦者就能掃盡自己灰塵而解脫。

願共勉之。

2016年1月2日 星期六

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法眼的關鍵真言



Then Ven. Assaji gave this Dhamma exposition to Sariputta the Wanderer: 

Whatever phenomena arise from cause: their cause & their cessation. Such is the teaching of the Tathagata, the Great Contemplative.

Then to Sariputta the wanderer, as he heard this Dhamma exposition, there arose the dustless, stainless Dhamma eye: "Whatever is subject to origination is all subject to cessation."

Even if just this is the Dhamma, you have penetrated to the Sorrowless (asoka) State unseen, overlooked (by us) for many myriads of aeons.

Then Sariputta the wanderer went to Moggallana the wanderer. Moggallana the wanderer saw him coming from afar and, on seeing him, said, "Bright are your faculties, my friend; pure your complexion, and clear. Could it be that you have attained the Deathless?"

"Yes, my friend, I have attained the Deathless. "

Mv 1.23.5-10 by Thanissaro Bhikkhu

時,具壽阿說示為梵志舍利弗說此法門:

  諸法因緣生
  如來說其因
  諸法滅亦然
  是大沙門說

時,梵志舍利弗聞此法門,得遠塵離垢法眼,〔謂:〕

  凡有集法者
  皆有此滅法
..........


時,梵志舍利弗至梵志目犍連處,梵志目楗連見梵志舍利弗從遠方來,見而言梵志舍利弗曰: 

汝諸根澄清,汝膚色清淨、皎潔。汝得不死否?

〔梵志舍利弗曰:〕

然!得不死矣。 

律藏三,大品,大犍度,誦品四,舍利弗、目犍連出家因緣


3 則留言:

  1. 看到緣起的那一剎那
    暱稱: 會員名稱: BBCALL級別: 新生
    發表於: 星期一 六月 20, 2005 10:15 am
    文章主題: Re: 四念處的實際運作--看的那一刻

    所有不知道所謂三事和合道理之人皆不知道

    就算知道也是不知道為何如此的。

    只有誰知道呢?

    只有看到緣起生滅的初果聖人

    才是真正的知道


    佛教法義實踐論壇
    http://my.opera.com/dhamma2013/about/

    淨豐/BBCALL 大德請速與我連絡
    釋大懺0935205506
    dc0303@hotmail.com
    回覆刪除
  2. 分享 雜阿含經1028經=SN36.7經

    佛告比丘

    於身受心法觀身受心法而住,

    精進於正知、有念,以抑止此世之欲貪憂戚。



    漢譯調服與原譯抑止是有些差別

    漢譯調服有化之以德的觀念

    原譯抑止有制之以威的觀念

    化之以德比制之以威恐難上百倍

    修行是自願的事,所以齊之以刑就由因果來決定



    http://www.geocities.ws/dhammachanda_1/S/S....07.htm#SN36.07

    ---------

    生命(包含人性)的原罪即欲貪憂戚。

    解脫的方法如上佛告比丘抑止此世之欲貪憂戚。


    生命(包含人)的來源即"取"

    解脫的方法即"捨"。

    所謂眼見色等, 不苦不樂捨心住正念正智。詳雜阿含經(339-342)
    回覆刪除
  3. 放下塵埃

    http://tw-buddha.com/forum2/index.php?showtopic=1634
    BBCALL 發表於: Fri.07/01, 2005 11:11 am

    現實形勢要求我們不得不清理出那些非宗教性的佛學遺產。第一步工
    作當然應該將「佛」從上座部的人格化、禪宗的心性化、淨土宗的萬
    能化、唯識宗的認知化、天台華嚴等宗的本體化、密宗的泛神化……
    中解脫出來。兩千多年來的中國佛學,給佛的灰塵之厚,恐怕是我們
    這一代人不能盡掃的。

    我的意見

    即使釋迦牟尼佛再現也無法掃盡灰塵。
    願意自己盡掃自己灰塵或掃盡自己灰塵才是最重要的。
    人性的貪婪,貪婪的人性是無法滅絕的。
    不管灰塵多厚,願見緣起四聖諦者就能掃盡自己灰塵而解脫。
    BBCALL大德你是少數有機會見法者之一。
    願共勉之。
    回覆
http://agamatime.blogspot.tw/2013/11/blog-post.html